交通肇事之后必須停到停車場嗎_肇事車輛有停車費嗎
發生交通事故后必須停到停車場嗎?賠償標準怎么算?
一、交通事故后必須停在停車場嗎?
發生交通事故后司機必須馬上停車,保護現場。如果有人受傷,司機要立刻搶救傷員并報警。如果事故只造成輕微損失且事實清楚,雙方可以先撤離現場再協商處理。
法律規定司機必須做到三點:第一,立即停車保護現場。第二,有傷員時必須救助并報警。第三,輕微事故可自行撤離。司機變動現場位置時要做好標記,其他路過的人和車要幫忙。
比如兩輛車輕微剮蹭,沒有人員受傷,司機拍完現場照片后就可以把車移到路邊協商。但如果有人員受傷,司機必須留在現場等警察來處理。停在停車場不是硬性規定,關鍵是要按事故嚴重程度采取正確措施。
二、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基本規定?
賠償金額要看具體情況,不同傷情賠償標準不同。主要包含治療費、誤工費、護理費等十三個項目。每年七月各地會公布最新賠償標準,賠償金額要考慮戶籍、傷殘等級、家庭情況等因素。
以張三和李四的交通事故為例,張三被撞骨折需要住院三個月。賠償金額要算醫療費、三個月誤工費、住院伙食費,如果構成傷殘還要算殘疾賠償金。每個項目都要提供醫院證明、工資單等材料。
三、受傷后能獲得哪些醫療相關賠償?
醫療費包含掛號、檢查、手術、住院等所有治療費用。需要保留所有醫院收據和病歷記錄。比如王女士車禍后做CT檢查花費800元,住院十天花費5000元,這些都可以索賠。
誤工費按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。月薪6000元的職員住院一個月,誤工費就是6000元。需要提供單位出具的工資證明和請假記錄。自由職業者可以提供近三年收入證明。
住院伙食補助按當地標準計算,比如每天50元。護理費根據護工實際工資計算,家屬護理的按當地護工標準算。比如請護工每天200元,住院10天就是2000元護理費。
四、傷殘和死亡情況下的賠償項目
構成傷殘的要賠償殘疾賠償金,按傷殘等級和當地收入標準計算。比如十級傷殘按十年收入的10%計算。還需要賠償輪椅、假肢等輔助器具費用,提供購買發票即可。
死亡賠償金按當地人均收入算二十年。比如當地年收入8萬元,死亡賠償金是160萬元。被撫養人生活費按撫養人數和年限計算,未成年子女算到18歲,老人算20年但不超過80歲。
車輛損失要按維修發票賠償,修不好的按報廢價值賠償。營運車輛可以索賠停運損失,需要提供日常營運收入證明。直接財產損失包括手機、手表等隨身物品損壞,要提供購買憑證。
五、處理交通事故需要準備哪些材料?
報警后要拿到事故責任認定書,這是索賠的關鍵證據。治療期間要保管好所有醫療單據,包括門診發票、住院清單、用藥明細。做傷殘鑒定的要保存鑒定報告。
工資收入證明可以是單位蓋章的工資條,個體戶需要完稅證明。交通費按實際打車、公交票據計算,一般每天不超過100元。住宿費需要正規酒店發票,標準參照公務員出差規定。
比如南京的李先生遭遇車禍,他收集了事故認定書、6萬元醫療費發票、三個月誤工證明、護理費收據、傷殘鑒定書,最終成功獲賠28萬元。關鍵是要及時保存各類證據,必要時可以找律師協助。
特別注意三個時間點:人身傷害賠償訴訟時效是1年,財產損失是2年。傷殘鑒定要在治療終結后做,尸體檢驗要在48小時內完成。賠償協議最好經過交警調解或法院確認,避免私下和解后對方反悔。
遇到重大事故時,建議在事故發生后立即聯系保險公司和律師。保險理賠需要事故證明、醫療記錄等全套材料。如果對方拒不賠償,可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,凍結對方賬戶或車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