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學校兩人撞一起受傷誰的責任_倆小孩在學校撞一起誰責任
一、如何判斷孩子在學校撞傷的責任歸屬
兩個孩子在學校玩耍時發生碰撞導致受傷,首先要看是誰的問題。如果對方孩子先做危險動作導致事故,對方的家長需要負責。如果受傷是孩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,需要自己承擔責任。如果兩個孩子都有錯,就要按照各自錯誤的大小來分擔責任。
法律有明確規定:孩子玩耍時受傷,如果是因為對方違反規則,比如推搡或做危險動作,對方家長要負責。如果受傷是因為自己孩子的問題,比如亂跑不看路,家長要自己處理。如果兩個孩子都有責任,比如互相追逐打鬧,就按各自錯誤比例來分攤責任。
二、法律對未成年人傷害事故的具體規定
根據《民法典》第1188條,未成年人在學校造成他人受傷,主要責任由家長承擔。如果家長平時教育到位,可以適當減輕責任。如果孩子自己有存款或財產,先用孩子的錢賠償。不夠的部分再由家長補上。
第1189條補充規定,如果家長把孩子托付給學校或其他人照看,主要責任仍由家長承擔。但如果學校沒有做好管理工作,比如沒有老師看管危險游戲,學校也要承擔相應責任。
三、受傷后如何申請賠償
發生碰撞事故后,受傷孩子家長要先收集醫療單據。包括醫院治療費、康復護理費、往返交通費、必要的營養費等。這些費用都可以要求對方家長賠償。要注意保留所有發票和付款記錄。
如果學校存在管理疏忽,比如課間沒有老師巡視,或者場地設施存在安全隱患,可以同時要求學校賠償。比如學校明知操場地面不平整卻不維修,導致孩子摔倒受傷,學校要承擔部分責任。
四、學校要負哪些責任
學校在以下情況需要擔責:沒有及時制止危險游戲,比如允許學生在走廊奔跑;沒有定期檢查設施安全,比如破損的樓梯扶手;意外發生后沒有及時送醫或通知家長;在體育課上沒有做好防護措施。
但如果是孩子自己故意違反規定,比如在禁止區域玩耍受傷,學校已經做好警示和防護,就可能不承擔責任。具體要看學校是否盡到管理職責。
五、如何預防和解決此類糾紛
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遵守校園安全規則。告訴孩子不要在教學樓奔跑,不要做危險動作。參加體育活動要遵守老師指導,穿戴防護裝備。
學校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課,在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志。安排足夠的老師在課間巡查,及時制止危險行為。建立完善的意外事故處理流程,發生碰撞要立即送醫并通知雙方家長。
發生事故后家長要保持冷靜。先送醫治療,保存好所有費用憑證。通過學校協調與對方家長溝通,必要時可以申請調解或法律途徑解決。不要采取過激行為,要依法維護權益。
建議學校為全體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。這樣既能為受傷學生提供保障,也能減輕家長和學校的賠償壓力。家長也可以考慮為孩子額外購買補充醫療保險。
通過以上措施,既能明確責任劃分,又能有效預防事故發生。關鍵是家長和學校要共同配合,既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,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