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肇事逃逸罪處罰標準
交通肇事逃逸處罰規定詳解
一、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處罰標準
發生交通事故后逃跑的人會受到兩種處罰。按照相關法律規定,如果逃跑行為沒有構成犯罪,交警部門可以罰款200元到2000元。公安機關會吊銷駕照,并且這個人永遠不能再考取駕照。發證地的車管所會把這項決定記錄到全國交通管理系統。
這里要注意兩種情況。第一種情況是事故后果不嚴重,逃跑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。這種情況主要進行行政處罰。第二種情況是事故本身已經構成犯罪,再加上逃跑行為,這會加重處罰力度。
二、構成犯罪后的刑事責任
當交通事故導致嚴重后果時,逃跑行為會讓處罰更嚴重。如果事故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,當事人又逃跑的,會被判3到7年有期徒刑。最嚴重的情況是逃跑導致傷者死亡,這種情況要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交通肇事罪的認定有明確標準。比如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重傷,或者造成30萬元以上直接損失。在這些情況下,當事人如果逃跑,就會面臨加重處罰。
三、事故責任劃分的基本原則
交警劃分事故責任有三個原則。第一要查清事故發生的原因,第二要確定當事人的違規行為,第三要判斷違規行為與事故的因果關系。
具體來說,當事人有違規行為并且導致事故的,就要承擔責任。如果當事人沒有違規,或者違規和事故無關,就不需要承擔責任。比如司機闖紅燈導致追尾,這個違規行為直接引發事故,就要負全責。
四、事故責任等級劃分方法
事故責任分為四個等級:全責、主責、同責、次責。單獨一方的違規導致事故的,違規方負全責。比如醉駕司機撞上正常行駛的車輛,醉駕司機就是全責。
雙方都有違規的情況要看誰的過錯更大。比如一方超速,另一方闖紅燈,交警會判斷哪個行為對事故影響更大。過錯大的負主責,小的負次責。如果雙方過錯相當,就各負一半責任。
五、多人事故的責任劃分原則
三人以上造成事故的,要按各自過錯程度劃分責任。比如三輛車追尾,要分別判斷每輛車的行駛狀態。最后面的車如果沒保持安全距離,可能要負主要責任。中間車輛剎車燈不亮可能負次要責任,最前面車輛正常行駛的就不負責。
實際操作中,交警會調取監控錄像、測量剎車痕跡、檢查車輛狀況。目擊者證詞和行車記錄儀也很重要。每個當事人的陳述都要和物證相互印證。
常見問題解答
問:輕微剮蹭后離開現場算逃逸嗎?
答:只要明知發生事故故意離開都算逃逸。是否構成犯罪要看損失程度,但行政處罰都適用。
問:送傷者就醫后返回現場算逃逸嗎?
答:不算。法律規定離開現場是為搶救傷員的不算逃逸,但要保留就醫證明。
問:對方同意私了還要報警嗎?
答:建議報警備案。如果私了后對方反悔報警,有報警記錄可以證明不是逃逸。
注意事項
發生事故后要做四件事:立即停車、保護現場、搶救傷員、及時報警。哪怕對方全責,自行離開也會被認定為逃逸。車輛可以移動時要先拍照取證,再把車移到安全區域。
遇到人員受傷必須撥打120,擅自移動傷員可能加重傷情。如果對方逃逸,要盡量記住車牌、車型、顏色,尋找目擊證人。現在很多路段都有監控,報警后交警會調取錄像。
特別提醒
保險公司對逃逸事故拒賠。交強險只在墊付搶救費用時賠付,商業險則完全免責。這意味著逃逸者不僅要承擔法律責任,還要自己支付所有賠償金。
駕照被吊銷后繼續開車屬于無證駕駛,查到要拘留15天,罰款2000元。用他人駕照處理違章屬于違法行為,查到會追究雙方責任。這些規定都是為了杜絕僥幸心理,維護交通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