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車與電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不清怎么處理_電動車跟電動車事故怎么處理
# 電動車事故責任劃分全解析
## 一、交警如何判斷事故責任
兩輛電動車發生碰撞且責任不明確時,交警部門會到現場調查。他們會查看事故現場痕跡,詢問當事人和目擊者,調取監控錄像。法律規定交警要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事故的影響程度來劃分責任。
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》第六十條明確三種情況。第一種是單方過錯導致事故的,過錯方承擔全部責任。第二種是多方都有過錯的,按行為影響大小劃分主責、同責、次責。第三種是意外事故,各方都不擔責。故意制造事故的一方要負全責,另一方無責任。
## 二、這四種情況要負全責
第六十一條規定兩種必須擔全責的情形。第一種是事故后逃逸的,比如有人撞車后馬上離開現場。第二種是故意破壞現場的,比如移動車輛位置或擦掉剎車痕跡。
條文還特別說明兩種特殊情況。棄車逃跑或躲藏的人,如果能證明對方也有錯,可以減輕責任。但如果逃跑者存在破壞現場行為,就算對方有過錯,也不能減輕責任。這條規定防止肇事者既逃逸又偽造證據。
## 三、處理事故的七個步驟
發生事故后處理流程分七個階段。第一步是保護現場,打開雙閃燈,在車后放置警示牌。第二步是救助傷員,撥打120急救電話。第三步是報警,等交警到場處理。
第四步是配合調查,如實說明事發經過。第五步是等待責任認定書,正常情況10天內出具。第六步涉及檢查或鑒定的,結果出來后5天內出認定書。第七步是領取文書,注意簽收日期。
## 四、認定書的法律效力
交警出具的認定書有三重作用。第一是劃分賠償比例,保險公司按責任比例理賠。第二是作為訴訟證據,法院審理時會重點參考。第三是確定處罰依據,全責方可能面臨扣車、罰款等處罰。
文書包含這些關鍵信息:當事人信息、車輛情況、事故經過圖示、責任劃分結論、交警蓋章。要注意核對個人信息是否準確,事故描述是否符合實際情況。
## 五、對認定書有異議怎么辦
收到認定書后有三日復核期。當事人要準備書面申請,寫明不同意的理由,并提供新證據。比如提供手機拍攝的現場照片,或者找到新的目擊證人。
復核流程有三個要點。第一是只能申請一次,不能反復要求重審。第二是逾期不受理,必須三天內提交。第三是復核期間不能向法院起訴,要等復核結果出來。
如果復核維持原判,當事人還可以走訴訟程序。在法庭上可以質疑認定書的真實性,但要提供充分證據。比如提供車輛檢測報告證明剎車失靈,或者出示通訊記錄證明對方當時在打電話。
## 六、典型案例分析
2021年杭州發生過典型案例。兩輛電動車在十字路口相撞,雙方都稱對方闖紅燈。交警調取商店監控,發現A車在黃燈時加速通過,B車在紅燈亮起2秒后進入路口。最終認定A車負主要責任,B車負次要責任。
2022年上海某小區內事故更有代表性。兩輛快遞車在窄路相遇,都往中間避讓導致碰撞。由于道路無監控,交警根據刮擦痕跡判定雙方同等責任。這個案例說明在證據不足時,交警會按最合理方式推定。
## 七、事故預防建議
預防電動車事故要注意三點。第一是遵守信號燈,不要搶黃燈。第二是保持安全距離,特別是在濕滑路面。第三是定期檢查車輛,確保剎車和燈光正常。
夜間騎行要特別注意。要開啟車燈,穿著反光背心。不要逆行或走機動車道。載貨時不要超寬超高,保持車輛平衡。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事故風險。
## 八、賠償計算方式
賠償金額按責任比例計算。假設醫療費總共2萬元,主責方承擔70%就是1.4萬。誤工費要提供工資證明,營養費需要醫院出具證明。車輛損失按維修發票計算,折舊費一般不賠償。
如果對方不愿賠償,可以走法律程序。先向交警隊申請調解,調解不成再起訴。訴訟時要準備事故認定書、醫療票據、收入證明等材料。小額糾紛建議通過調解解決,節省時間和精力。
通過以上八個方面的詳細說明,相信大家對電動車事故處理有了全面認識。記住發生事故不要慌張,按流程處理才能更好維護自身權益。